中國醫學對燕窩的認識-古書第二篇

靜子心Shizuko | [中國醫學對燕窩的認識] - 古書篇第二篇

燕窩,在中國最早藥理的歸經,是什麼時候被記錄在古代醫記中?

清朝乾隆三十四年,名本草藥學家黃宮繡的一本重要著作<本草求真>,將藥理、藥效及藥物形性及臨床實證緊密結合;其中提到燕窩的歸經是「入肺、脾、腎」,「燕窩,入肺生氣,入腎滋水,入胃補中,俾其補不致燥,潤不致滯,而為藥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,若以虛癆藥食難進,用此燕窩往往獲效。」
清朝醫學家葉桂也曾摘錄,其臨床用藥「燕窩,能大補元氣,潤肺滋陰,引火歸原,滑腸開胃」。

由於古代,燕窩非一般常人所能享用,均只有在宮廷帝王御膳養生菜單中。
清宮史料記載: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每日清晨御膳前,必先空腹食用冰糖燕窩粥。至光緒皇帝時,御膳多用鴨子、雞、鹿尾等與燕窩搭配成菜;例如:燕窩秋梨鴨子熱鍋,燕窩鴨子燉麵筋,燕窩松子清蒸鴨子⋯等

光緒二十年,孔子七十六代孫孔令貽夫婦隨母親進京,向慈禧太后賀壽,共進早餐,曾回憶30道早餐菜色中,“大碗菜四品” :燕窩萬字金銀鴨塊,燕窩壽字紅白鴨絲,燕窩無字三鮮鴨絲,燕窩疆字口蘑肥雞⋯有各種燕窩菜餚。

由於清朝歷代皇帝對燕窩大補元氣,延緩衰老,身得其益,王公大臣,達官貴人也紛紛效仿,<紅樓夢>第四十五回中林黛玉也經常服用,真可謂是對症下藥了!時至今日,包括港台影視明星在內,仍將其奉為滋補養颜,青春永駐妙方。

靜子心Shizuko |大稻埕,中藥家族三代、近百年的中藥食補經驗,喚醒漢方古韻並細心打磨,提供融合經典與創新的嶄新日常保健選擇。靜子心燕窩,力求「原盞+首盞」,每年只採收春季雨季後,極輕毛,營養價值最高的「首盞燕窩」,不失原有的純靜天然,並保有最多的營養狀態,才是吃燕窩養生的意義所在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