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養挑選指南

食養挑選指南:24不同節氣該吃什麼?怎麼吃對身體最恰當!


「十五日為一節,已生二十四時之變」

資料記載春秋時期的人們已經有春、夏、秋、冬的觀念,四季中分為24個節氣,每個節氣間隔15天,明顯分為不同氣候變化;華人也因此組合出一套結合氣候、生活起居、飲食習慣和養生保養,已被奉行超過1500年歷史的對應指南。

針對不同節氣、季節變化,前人提供了順應自然養生之道,其中「食」養、「時」養的概念非常值得我們依循參考、並實行於生活中:

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:

春:養肝,宜多吃綠色食物
春天在五行中屬木,人體的五臟中「肝」也屬木性。
萬物復甦之季節,氣溫逐漸回暖,此時溫度提高帶來的濕氣,非常容易累積於人體內、產生過敏、感冒等現象。

此時氣溫由寒轉暖、多風多雨,容易造成肝火旺盛,不過也是養肝護肝的好時機!養肝建議可多吃「溫補、補陽氣」的綠色食物,比如:韭菜、菠菜、芹菜、春筍......等等,另外生薑、大蒜以及當令蔬菜水果(蘋果、鳳梨等)也有助於滋補強身,適合加進食物中一起增加保養力度。

夏:養心,宜多吃紅色、黃色食物
夏天氣溫正式升高,氣候炎熱容易出汗、心火也因此旺盛,常使人感覺心神煩亂、躁動;此時建議多吃一些「養心安神」的食物,例如:苦瓜、冬瓜、薏仁;而菊花、薄荷、金銀花、綠豆等利濕、去除濕氣的食材也很適合泡成漢方茶飲服用。

不過要注意的是,夏季氣候炎熱長人手一杯飲料,在身體燥熱時灌進冰水、涼飲,或是直接來碗剉冰,都容易落下呼吸道病根,在其他季節發作;在炎熱的季節「溫補」反而才有助於身體出汗、消暑。

秋:養肺,宜多吃白色食物
秋天在五行中屬金,是從炎熱氣候逐漸過度到冬天的階段,多項身體健康指標在秋季都有一定的波動,在這個季節也容易因為多變的氣溫而免疫力下降,尤其以呼吸系統的疾病、過敏最為多見。這個季節就是一年之中「養肺潤燥」、「食養」的最佳時期!飲食方面可以選擇銀耳、梨子、燕窩、蓮藕、山藥等等,從日常飲食中滋陰潤燥顧肺,準備迎接冬天。


冬:養腎,宜多吃黑色食物

中醫理論認為: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入冬後草木日趨凋零,是自然界萬物封藏的季節。此時適合用食補來特別照顧身體,驅除寒冷氣溫、滋補強身。腎為「先天之本」、「人體陰陽之根」,冬天記得順應自然界、人體陽氣潛藏的規律,照護好腎臟,待春暖花開的日子來臨。

靜子心為您種下日常保養之籽,期盼您從飲食開始、持續使保養概念萌芽,從內而外確實將保養融入生活中,建立起身體穩固基底,讓美好的日子繼續發生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