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刻保養
常常聽到許多人問,我們什麼時候該開始注重保養呢?
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,工作壓力日積月累,晚上沉迷於熬夜追劇、流連社群網站,導致疲勞、睡眠問題加劇,加上季節轉換之際,身體和皮膚狀況都會出問題,日常的健康照護的確是現代人容易忽略的!但你知道嗎?其實健康要從內在開始,做好「基底保養」、打好身體底子,才能迎接明天的每一個挑戰。
變健康沒有捷徑!怎麼做到時時刻刻保養?
保養的時機不分早晚,其實在每時每刻。建議現代人養成3大關鍵好習慣:「時刻、時常、實在」,不刻意額外補充營養品,而是調整日常飲食、培養良好生活作息、養成規律運動,即能輕鬆達成最佳保養效果。
時時刻刻都想保養?最簡單的方法——從「日常飲食」著手。根據當時氣候氣溫濕度搭配四時節氣、選用最天然、無添加的頂級食材、確認食物本身的屬性安排三餐,確實做到「順應四時、天人合一」的古老養生之道,在無形中身體自然會慢慢地強健起來、生活隨之平衡、日常隨之平安!
春夏秋冬各有時:四時養生
搭配四季節氣攝取食物,提供給身體當下最需要的!可依照「春宜甘少酸、夏宜酸宜苦、秋少辛多酸、冬宜辛宜肉」原則,注意自己每天的三餐狀況。詳情食補原則請參考此篇文章。
食物搭配各有法:注重食物的寒熱溫涼
一般食物如同藥物一般,也有寒、熱、溫、涼性質,多數會體現在食物的「顏色」上。
舉例來說:綠色多寒涼,如綠豆、綠色蔬菜;
紅色多溫熱,如紅棗、辣椒......等等。
其次,食物性質也會體現在「味道」上。
舉例來說:酸苦者多寒涼,如:苦瓜、梅子;
甘辛者多溫熱,如:龍眼、大蒜......等等。
最後,食物性質與「生長環境、活動力」更大有相關。
舉例來說:水生、活動力少、背陽者多寒涼,如:菱角、蘑菇、豬;
陸生、活動力多、向陽者多溫熱,如:薑、蝦、牛肉。
遭遇到「保養停滯期」、「外用保養品怎麼擦都沒有效果」?
想要突破保養停滯期該怎麼辦?可留心觀察自己當下的身體狀況(近期比較口乾舌燥?覺得身體虛虛浮浮的?長久工作眼睛霧霧?或悶熱的氣候造成全身無力、心火難解......等等),建議也可以直接向醫生諮詢自身體質,得到明確的判斷。
確認完畢體質後,根據不同狀況調整接下來每天的三餐飲食,及時提供給身體適量、適切的保養補給。「內」食補為身體打底、「外」建立早睡早起好作息、規律運動習慣,才能實在強化整體元氣、從內而外地恢復精神、散發光彩!